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学生团队研发的“AI助力工业控制智能化”系统,在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江苏省一等奖及全国一等奖。
这项赛事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共吸引全国近400所高校的2600余支队伍、超万名师生参加。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系主任薛飞博士表示:“我院团队连续两年在该赛事中斩获全国一等奖,这充分说明西浦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实力正在稳步快速提升。”
全球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施耐德电气深度参与了该赛道的命题设计,他们指出,电机控制精度是直接影响工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核心因素。在芯片制造领域,电机转速与位置的细微偏差可能导致整批产品性能下降。
然而,当前业内高度依赖工程师手动调试相关参数,该方法效率低、一致性差且难以标准化,已成为制约产能与质量提升的核心难题。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西浦智能工程学院的学生团队开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电机参数自动辨识与优化系统,它能快速锁定适合的参数范围,让机器以最佳参数运行,实现了调参过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该方案精准回应了工业界对高精度控制的迫切需求,获得了包括施耐德专家在内的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弭万烨负责算法开发,“我们的解决方案将电机启停过程中的非必要波动——超调量这一关键指标,降至零水平,大幅提升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精确度。同时,通过对算法架构进行优化,我们将调试效率提升数倍,让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并自动调节至适合电机运行的参数,保持其最佳性能状态。”他介绍道。
团队还设计了可视化操作界面,工程师能够根据实际工况实时监控,灵活参与调参过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的王旭晨博士和刘雯博士是团队的指导老师。王旭晨表示:“我们的创新技术实现了算法的实时在线优化,在施耐德伺服驱动器上完成了验证,并能快速适配多种工业伺服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她们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同学们展现了出色的工程实践能力,成功将创新算法转化为可在工业设备上稳定运行的解决方案,切实满足了工业现场的实际需求。"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研究股票配资平台十大排名,推进该系统在产品层面的部署应用。刘雯博士表示,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这项创新技术有望在半导体制造、精密仪器加工等领域发挥作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仁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